浸大視藝學生會召開啟德校園晚會
- 4月2日晚 不見不散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7a-UedX-D7S4r0gxzzyZK-F1uwOil2vF6T_lOm4IFwYAem7Ol3SX65r9QqXsMu6PDx_bcm3ZsMRVjvYHuOulnruRcR2gDqt0Ljes2QigKibmCTLJ3i0PMkaZtALgis2YkRRBsu234fTk/s400/IMG_0290.jpg)
一個不見不散的約會,成功召集逾八十名學生共商學院前程
浸大視藝學生會(VASS)就有關啟德校園搬遷一事在Facebook發起了《VASS VIA 有關啟德校園事件晚會 AVA Campus Issue Night》的邀請,會議交代了事件來龍去脈,收集名方意見。另外,《浸大視藝校園發展小組》亦於會議中正式成立,與學生會保持緊密聯絡,並負責組織和策劃抗爭活動。是次活動,除視藝學生外,亦不乏外系同學參與。由此可見,視覺藝術系的學生對此事持開放的態度,歡迎各界參與
![]() |
VASS代表交代事件 |
![]() |
第二屆畢業生張景威指出「我們最不捨的是她的質感,不是空間」 |
![]() |
傳理系幹事會亦有出席會議以表支持及配合保留啟德校園的行動 |
![]() |
在討論環節學生勇躍發表意見 |
![]() |
社會學系四年級同學表示強烈關注 |
![]() |
一年級學生欲積極參與,與VA作戰 |
![]() |
一班畢業生正推舉關注組代表 |
![]() |
正進行關注組代表的投票 |
![]() |
02-04-2012晚,攝於啟德校園設計室 |
![]() |
晚上,啟德校園正門的合照 |
![]() |
是次晚會,絕非最後一次,同志門仍需努力 |
以下內容節取自 VASS發出的《 2/4/12 有關啟德校園事件晚會會議記錄》
六、各方意見整合
對抗爭行動的意見 :
- 學生應作更多公共藝術的創作,引起社會和外界的關注,迫使政府為保持形象而讓步
- 應爭取更多學院有關藝術的學系、及藝術機構支持,以規模令校方重視事件
- 行動的對口應為GPA、和校方會面時學生應作為主導
- 是次事件不只是單單校內抗爭,而是讓大眾或藝術圈知道藝術所需的是甚麼
- 傳媒可以作為抗爭的一個途徑,但同時要小心被利用作扭曲報導,影響形象(危險)
對校方提出之方案的意見:
- 可行的方案必不單只有校方所提出的三個,而校方提出的均不是我們所想的
- AVA與CVA的比較不應只是側重空間的問題,而是CVA沒法取代啟德校園的「質感」,這正正是學習藝術必須的條件,連基本所需都欠缺的話,CVA憑什麼作為學習和培育藝術創作的地方?
- VA學生不能給外界「不理智」、「寧死不遷」的印象,要爭取保留啟德校園就需「以理服人」,憑有力的理據解釋啟德校園對我們的重要性
- CVA的不確定性(例如 Glass Studio, Ceramics於室內安置的可行性)亦是我們爭取保留啟德校園的原因之一
- 應提供更多CVA的實質問題,如沒有作畫後噴Fixer的地點,這比起情感上想留住啟德校園有力
- 學校發展VA這個學系的眼光短淺,沒有全面的計劃
- 於CVA的學生studio只有三間,並不足夠予所有學生使用
對保留啟德校園的意見:
- 啟德校園不只有著對VA學生的影響,亦有對社會的影響:校園本身是對外開放的,除了定期舉行參觀校舍,Gallery的展覽,以至Grad Show亦吸引了大眾的到臨,接觸藝術,即使未能稱得上「成功」及「有龐大規模」的展覽,也是接近大眾的一個「途徑」。 縱使外界未必完全明白,受影響的公眾大體來說只是一小撮人,另外亦可能會受到政府或地產商的壓制,時間可能很短暫,但這不代表就要放棄能夠推廣藝術的機會,特別是香港這個地方,再不抓緊這些機會,藝術推廣就只會停留在「窄」 而「淺」的階段。
例子:1997年政府以低廉的租金租出位於油街的前香港政府物料供應處的貨倉及辦公室,吸引了達三十個藝術團體租用和成立,形成了「油街藝術村」,藝術單位成功舉辦過三次「油街節活動」。一年後政府基於經濟考慮,堅持不會為 租戶續約,各藝術單位抗爭無效,終遷出油街。
例子:APA(演藝學院) 在伯大尼的校舍獲政府7000萬、其他機構1000萬的資助
- 傳理學會幹事會表示會支持及配合保留啟德校園的行動
- 辦學是最佳活化古蹟(啟德)的方法
- 香港應如何利用古蹟,輪替使用一定不是最理想的活化方法
其他意見及建議
- 學校可考慮出租CVA,賺取資金續租啟德校園
- 很多中學生因AVA有啟德校園而選擇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
- VA應有自己的營運方式,不應只衡量收生成績,畢業生工資來投放資源